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在洗染經營服務中,對衣物織補的服務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洗染行業經營活動的各種洗染織補業務。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SB/T 10783 洗染業術語
3 術語和定義
SB/T 10783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復列出了SB/T 10783中的某些術語和定義。
3.1
織補 darning
對破損的衣物,按照其原色、原紗、原結構進行修復,使其接近或恢復原貌的操作過程。
[SB/T 10783-2012,定義8.1]
3.2
機織物 woven fabrics
在織機上由經緯紗按一定的規律交織而成的織物,又稱梭織物。
3.3
針織物 knitted fabrics
至少在一組紗線系統形成線圈,且彼此相互串套而形成的一類織物的總稱。
3.4
經紗 warp
沿機織物織造長度方向排列的紗線。
注:又稱直絲(豎絲)。
3.5
緯紗 tram silk
沿機織物織造寬度方向排列的紗線。
注:又稱橫絲。
3.6
紋路 lines
機織物中經紗和緯紗相互有規律的交織出的結構形狀。
注:也稱織紋。
[SB/T 10783-2012,定義8.5]
3.7
線圈 stitch
針織物中一彎紗在其底部和頂部與其它彎紗相互串套,構成針織物基本組成單元。
3.8
毛茬 stubble
露于布面上方的斷線線頭。
3.9
洞形 hole shape
衣物的破損形狀。
3.10
洞邊lip
織物破損處的邊緣。
3.11
針腳 stitch
織補機織物時在破洞四周織入的經、緯絲與原織物紗線的挑壓重合。
3.12
挑壓 pick yarns up and depress yarns
織補針行進過程中對紗線進行的上下排列的工序。
注:針在紗線下面通過,把紗線挑起稱為“挑”,針在紗線上面通過,把要壓的紗線壓下去稱為“壓”。
[SB/T 10783-2012,定義8.18]
3.13 縱行 wale
沿著緯編或經編織物在長度方向上相互串套的一行線圈。
3.14 橫列 course
沿著緯紗或經編織物寬度的一排線圈。
3.15 圈距 knitting stitch
在橫列方向上,相鄰兩個線圈對應點間的距離。
3.16 圈高 knitting level
在縱行方向上,相鄰兩個線圈對應點間的距離。
注:也稱“橫列高度”。
3.17 自然平服 smooth and flat
熨燙后的衣服線條流暢,挺括、服帖。
[ SB/T 10783-2012,定義7.15 ]
4 主要織補工具
4.1 織補針
細長鋼針。常用的有23-30號針,號越大針越細。
4.2 鉤針
針的一種,在末端有一個勾子,通過勾子在線圈中的旋轉來進行編織,具有不同型號和用途。
4.3 織補圈
用竹子、木料或金屬等材料制成,圈邊有凹槽。常用的直徑為5 cm -14cm等多種型號。
4.4 拉毛刷
分為銅絲刷和球疵刷兩種。
4.5 大行針/大撥針
細長、粗狀鋼針。
4.6 鑷子
4.7 剪刀
4.8 臺燈
4.9 放大鏡
5 服務要求
5.1 衣物破損處織補后的變化應與破洞相鄰部分的外觀作為參考。
5.2 經營者應在接收消費者送來的衣物時對衣物進行認真檢查,標示預織破洞,并向消費者提示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在收件單上以文字注明。
5.3 對于不易織補的衣物破洞,經營者應與消費者當面約定織補后的預期效果,并以文字確認。
6 衣物織補長度的計量方法
6.1 洞形邊長最少按1cm計量,即不足1cm按1cm計量。
6.2 一般洞形長度按 (長+寬)×2 計算。
6.3 三角形破洞最長邊小于3cm的,洞形面積按方形洞計算。最長邊長于3cm的,按實際測量長度,依據6.5、6.6計算面積。
6.4 豎形一字口洞,寬度不足1cm按1cm計量,超1cm按實際計量。
6.5 橫形一字口洞,寬度不足1cm按1cm計量,超1cm按實際計量,長度按 (長+寬)×2×150% 計算。
6.6 斜形洞按方形洞計量。長度按 (長+寬)×2×120% 計算。
6.7 洞形周長超10cm,長度按 (長+寬)×2×120% 計算。
6.8 洞形周長超20cm,長度按 (長+寬)×2×140% 計算。
7 質量要求
7.1 機織物
7.1.1 衣物織補部位的顏色、紋路應與原織物相近,自然平服,整體接近原貌。
7.1.2 洞形整體平服,織補痕跡少。
7.1.3 洞邊針腳均勻,銜接痕跡少。
7.1.4 紋路與原織物相似,飽滿,自然不偏斜。
7.1.5 經、緯紗挑壓完整,無串絲、缺絲。松緊均勻,無明顯緊絲、松絲,四周銜接自然平服。
7.1.6 針腳平服,重疊針少,牢固度好。
7.1.7 色澤與原織物相似。
7.1.8 經過修整后正面無毛茬,反面毛茬不易拉出??椦a處熨燙后自然平服,無極光。
7.2 針織物
7.2.1 織補處的顏色、線圈大小,應與原織物相近。
7.2.2 洞形周邊薄厚均勻,織補痕跡少。
7.2.3 織補處線圈大小均勻、飽滿。
7.2.4 線圈縱行距離、橫列高度一致,橫平豎直不串行。
7.2.5 織補處松緊適度,牢固度好。
7.2.6 整修后,正面無毛紗頭,反面紗線不易拖出。
7.2.7 熨燙后,織補處自然平服,外觀好。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